“我这小孩子,不会讲普通话,经常被别人笑话,但是接触剪纸后,我变得勇敢和自信,剪纸是生活的乐趣,每次剪纸剪下来,我的精神特别好,生活也越来越好”说这句话的叫曹海仁,来自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,是会宁剪纸非遗传承人,也是快手公益“非遗传习学堂”讲师,她已坚持这项剪纸技艺超过四十年。
会宁剪纸以其独特的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内涵,于2011年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。会宁剪纸是甘肃省会宁县的传统民间艺术,以其粗犷质朴的风格、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技法著称,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,体现了会宁人民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生活,也是黄河文化的重要载体。
在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中,“她力量”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。据中国非遗网数据显示,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中,女性占比约25%。她们以技艺传承为核心纽带,通过文化传播、社区参与及日常生产生活实践,持续丰富传统文化的时代内涵,赋予非遗项目更强的社会传播力和代际传承活力,使非遗项目真正扎根生活土壤,实现可持续发展。
接触剪纸重获新生,非遗传承绽放活力
在甘肃会宁的黄土地上的曹海仁,用一把剪刀剪断了命运的枷锁。从田间地头到北京前门,从默默无闻到非遗传承人,她用四十年的坚守,不仅改写了自己的人生,更带领近百名乡村妇女走出灶台,用剪纸剪出了自信与尊严,成为传统非遗项目与新时代女性力量交织的时代注脚。
2024年,快手公益发起“非遗传习学堂”项目,因为曹海仁的坚持与热爱,吸引到了快手公益关注并展开合作,目前曹海仁已经成为“非遗传习学堂”讲师,在会宁县的中小学以及培训机构开展剪纸课程,为学生和学员们进行剪纸教学和培训。56岁的曹海仁不仅通过剪纸获得了收入,在快手支持下,还首次走进省会兰州参加非遗授课能力培训。2025年春节前夕,曹海仁更是来到北京,把甘肃会宁的传统技艺,展示给首都人民。她曾说“剪纸让我又活了一次,如果没有剪纸,我不可能见到这么广阔的世界”。